104.11.14我們從入口大廳依循參觀路線,首先參觀一樓「剝皮寮的故事」,接著是「台灣傳統與現代教育」的一樓教育館(官學、書院、私塾、科舉三部曲、科舉的故事、艋舺功名榜、科舉的文物),接著來到教育館二樓。
日治時代實施現代的教育內容和制度,當時設有讓台灣學童就讀的〈公學校〉
日治時代的台灣五育教學
德育(推行生活教育)、智育(寫字算術樣樣行)、體育(頭腦不簡單四肢也發達)、群育(當我們同在一起)
※「斗砌牆」是傳統磚牆的主要作法,厚實且節省磚材,隔熱防潮性佳,但較不耐震。
美育--美勞課、唱遊課、合唱比賽(左下圖:調號.階名.鍵盤對照表)
◆國學大師「章太炎」在明治31年(1898)12月7日至隔年6月10日旅臺的半年期間,居住在艋舺福地藔街,並擔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記者。因章太炎的國學貢獻,其來臺居所於92年2月19日正式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廣州街123號和125號兩棟建物內部相通,125號二樓後進陽台牆面上還留有難得一見的泥塑聯文。
國學大師章太炎旅臺居所的二樓後進陽台,牆面上還留有難得一見的泥塑聯文(上排圖)
古厝陽台外牆欄杆鑲鏤空綠釉花瓶磚,添增造型豐富視覺美感,並具通風效果(左下圖)
半透明玻璃面聯文&鏤空綠釉花瓶磚欄杆(上排圖)、廟會區布袋戲(有人興之所至也來耍弄一番)
戶外中庭廣場周邊設立"懷舊童玩遊戲區"(上排圖:中庭另一側為老松國小綜合大樓)
二樓長長的紅磚拱形騎樓,後方是一整排的行政辦公室
後面有一間特展室正展出〈童詩開門〉主題展(重現1970年代的創意美術課)
挑高的玻璃帷幕天花板+藝術照明設備+復古紅磚拱廊牆,別有一番新舊調和的味道
二樓剝皮寮故事館(好小的拱門,高個子得彎腰進入!)
古早厝大變身、剝皮寮大事記(內有長壽號茶桌仔店、宋協興米店建築模型)
◆台灣的醫療發展:台灣現代醫療發展最早在清同治4年(1865年)由蘇格蘭傳教士「馬雅各」傳入台灣,由於許多傳教士(馬雅各、馬偕、蘭大衛)無私的奉獻,開啟台灣現代醫療的發展。日治時代台灣建立醫學正規教育系統,培育出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和艋舺名醫呂阿昌醫師(在剝皮寮懸壺濟世,開設懷安醫院,造福無數百姓)。
傳統中藥舖藥櫃設有很多小格子抽屜,以存放各種不同藥材(瓷罐則用來存放易潮溼或較珍貴藥材)
◆萬華青草巷:早期台灣民間常用漢方青草藥來治病,當時萬華有很多俗稱「赤腳仔仙」的人,騎著人力車兜售青草藥,後來逐漸形成現在龍山寺旁著名而獨具特色的「青草巷市集」。
妙手回春我最行--煎藥小遊戲體驗區(左上二圖為輾藥輪)、下排圖:萬華青草巷
玻璃窗格上有各種漢方青草藥的圖文簡介
我們在「台北鄉土教育中心」繞行一圈,概覽內部的展覽,下午3:50離開「剝皮寮歷史街區」。
傳統街屋見證臺北歷史發展,也留下值得回味的過往遺跡
◆龍山寺地下街商場:位處廣州街、西園路、和平西路及三水街間之艋舺公園正下方,係臺北市首座地下二層之地下街商場,在公園地面層有4個出入口之外,地下也有2個出入口與捷運龍山寺站相互連通,由龍山寺站進入地下街,動線流暢方便,地下一、二樓有48間店舖,包括百貨精品、文化精品、輕食及具當地特色之命理古玩等。
龍山寺地下街營業項目多為命理、推拿、水晶玉器、宗教用品……
龍山寺地下商圈不是我的stile,就直接略過往外頭走囉(階梯旁的壁雕倒是挺特別的!)
二人離開龍山寺地下街,經過華西街觀光夜市,到廣州街夜市逛逛。看到一家吳家胡椒餅(創立於1995年艋舺老店)但有排隊人潮便作罷,只買些東港旗魚黑輪。下午4:20返回停車場,結束半日的萬華古蹟巡禮的旅程。
過而不入的〈華西街觀光夜市〉
廣州街夜市→排隊人潮的吳家胡椒餅、東港旗魚黑輪(每支$10,買10送1)
返回西園路一段艋舺公園B4地下停車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