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8盛暑出遊第二站:下午1:05離開桃園八德的「弘亞巧克力共和國」,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感受一下不同於都市氣息的藝術風。車程大約20多分鐘。我們將車子停放在「陶瓷展覽館」旁的停車場,一下車就看到標示「鶯歌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三鶯藝術村」的綠色指標,一踏進這棟鐵皮屋「陶瓷展覽館」,看了一眼決定先行離開,還是到「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回程時再至此觀看,是否有值得購買的器具。
馬路旁大型綠色指標 ~ 這間「陶瓷展覽館」也是鶯歌鐵馬驛站,可以在此出租自行車~~
右下圖:走了一小段路後,發覺太遠太熱了,乾脆走下面的人行道直接到對面的博物館~~
《月門的傳說》鄧惠芬,300×55×200cm,1997
作品是由九塊陶塊堆砌而成,其構想源自於中國庭園的「月門洞」,表面飾有點線面或符號作出的肌理,及多彩的化妝土上色處理,展現出都市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空間層次。作者希望新一代也能回顧過往的歷史痕跡、生活點滴,讓記憶中的月門不只是個傳說,而能長長久久。(下圖取自網路照片)
「月門的傳說」運用陶板成形,以符合力學方式切割,再組合堆砌,是現代都市景觀表現手法
位於鶯歌陶瓷博物館一樓後方的「月門廣場」,是陶瓷博物館舉辦戶外推廣活動的最好場所~~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鶯歌區文化路,臨近鶯歌高職,面向鶯歌溪,於89年11月26日開館營運,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和鶯歌陶瓷公園佔地12公頃,整體建築造型簡潔、自然,主建築規劃成地上3層、地下2層的展覽館,總面積為13812.37平方公尺,建築形式以灰色清水模、整棟透明的玻璃可穿透連結內外的環境,使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整體呈現質樸又設計感豐富的美感,更可襯托出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品的重要性,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更成為鶯歌區上一座絕美的地標。】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電話:(02) 8677-2727
◎官網:https://www.ceramics.ntpc.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CMuseum
右上圖:博物館前方左邊的《禧門》 ~ 左下圖:博物館前方右邊的《彩雲呈祥》(右下圖取自網路照片)
鶯歌陶瓷博物館五層樓面的樓層分佈:
一樓:服務區、多媒體教室、個人申請展展示區、窯與製作工具展示區。
二樓:為本館常設展展場,分為分五個主題:台灣傳統製陶技術、台灣傳統陶瓷發展、鶯歌區/台灣史前/原住民陶藝、台灣工藝陶瓷、工業和精密陶瓷。
三樓:規劃四個展示區,包含博物館主題研究展、策劃展、申請展展場。
地下一層:兒童陶藝館、陶藝教室、圖書館、演講廳、餐廳、行政空間。
地下二層:機房、停車場。
鶯歌陶瓷博物館B1及一至三樓的空間導覽圖(取自鶯歌陶瓷博物館官網)
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展覽分為常設展和特展,常設展的展示品是陶博館的館藏,不限展期。特展則展出國內外陶瓷藝術家的創作藝品,有限定展期,常設展的展區分別在一樓後側D區和二樓全區的常設展室。
一樓常設展115室~~主題【走向從前---臺灣傳統製陶技術】:介紹台灣傳統製陶技術,以土、形、飾、釉、火、陶等單元來說明,還有專人導覽講解,具有教育功能。
右上圖:博物館的「置物櫃」每個櫃門均以陶瓷燒出的特殊圖樣做為貼面,非常別緻充滿藝術感~~
右下圖:「入陶之門」(截取傳統蛇窯中間一段,象徵觀眾將穿越窯的時光隧道,體會陶瓷的歷史與製作過程)
115室的參觀動線:入陶之門→燃料走道→迷你版的水里蛇窯→主題展覽「陶的形成過程--土、形、飾、釉、火、陶」有實品、圖解說明與電腦觸控室螢幕來播放製陶過程的重要步驟,來加深觀眾對製陶過程的印象。
右上圖:蛇窯上方的圓孔用來觀察燒陶的過程與排氣降溫,中間為投柴口.最下面為積炭坑,燃燒的灰燼在此堆積
右下圖:通往115室的廊道(燃料走道)牆,各種傳統燒陶的燃料,包括稻草、竹子與各種木材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現
以土、形、飾、釉、火、陶為六大單元,透過實物、圖解說明及電腦動畫,展示製陶過程的重要步驟
各式各樣的迷你版水里蛇窯
陶瓷博物館洗手間的外牆也佈置得典雅藝術
二F特展:
家在鶯歌,我做陶---工作室的故事/展覽期間:2013.7.5~2013.11.24
林凱文作品【壺,自己述說】~~右下圖:《態度》
蘇正立、林嘉瀛&林宗誼、毛潔軒&毛選媛、許朝宗、曾祥軒、蕭昌永&蕭巨昌、詹文森、
翁國華…等陶瓷工作者作品
上排圖:吳明儀作品--【茶器與空間的對話】~~藉由茶器與空間的設計,開展出茶文化的真實面貌
左下圖:毛潔軒作品--【家庭】 ~ 右下圖:翁國華的晶釉傳奇作品【國士無雙系列--傳譽晶瓶&步步高升】
卓銘順作品--【這是壺,這是我】展出各式各樣的茶具《左上圖茶具系列之蕺草&玉山龍膽》
二樓全區的常設展室(201、202、203、204室):說明台灣各地陶瓷發展的歷程及其特色,以及介紹台灣陶瓷產品,具體呈現展出品的特色、 類型及用途等,充分說明產品和生活之間的關係。
常設展201室~~主題【回看所來處---臺灣陶瓷發展】
左中&下圖:建築與陶瓷~~早年的花窗瓦片和陶甕&建築用的瓦當和瓦片
右圖:生活與陶瓷~~早期餐飲容器、廚房用之陶瓷器具、阿媽ㄟ灶腳
常設展202室~~主題【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
日治時期&戰後小火車~~這是早期運送燒陶燃料的火車,有相思木、雜木、煤炭、碗盤、陶甕…等重要產品
右下圖:衛浴陶瓷民生用品~~主要為浴室、廁所的陶瓷製品,如面盆、浴缸、水箱、馬桶及各種零件附件…等
常設展203室~~主題【穿越時空之旅---史前/原住民/現代】
展示考古文物~~藉由燒製、成形、造形、顏色、裝飾、實用等比較觀點,呈現出史前、
原住民和現代陶藝的特點和共通處
常設展204室~~主題【未來預言---工業與精密陶瓷】
「未來預言」介紹當代工業與精密陶瓷展示的儀器與機械,驗證陶瓷產業演變發展的神速~~
波特家族成員之一:綁著2條可愛小辮子,手抱小熊娃娃的「小泥子」
地下一F特展:
消逝的海洋記憶---劉庭易陶塑個展/展覽期間:2013.7.19~2013.8.25
《彩雲呈祥》劉鎮洲,2000×1000×250cm,2000
位於入館水池左邊,大小不一、造形色彩各異的近百朵陶製彩雲,經過高低疏密的安排,漂浮在以流瀑為背景的寬大池面上,構成一片熱鬧、繽紛的景象,象徵著豐富多彩與興盛繁榮。
《禧門》邱煥堂,518×160×392cm,2000
這件作品結合了彩虹與拱門兩者的意象,象徵人類亙古以來,在精神與物質上的平衡。作者追求簡潔的藝術趣味與力感的表現,以及奇妙的空間層次感,絲毫不受形象所束縛,奔放自由。
上排圖:地下一F特展~~劉庭易陶塑個展【消逝的海洋記憶】
下排圖:大型戶外裝置藝術~~彩雲呈祥&禧門(此二張照片在地下一F拍攝)
我們在陶博館停留約1小時,回程時在這間「金三峽牛角」購買6個牛角麵包。再次踏進「陶瓷展覽館」逛一逛,這個大賣場竟然沒有冷氣放送,所以只停留了數分鐘,就回到停車場。等待車子發動的時間,剛巧看到一大群小鳥在空中盤旋飛翔,可惜相機沒有捕捉到瞬間的畫面。還看到遠方藝術村的戶外大型陶瓷意象地景,但以今天的炎熱高溫(後來才知道竟然高達39.3度的氣溫,突破台北市百年來的記錄),實在不適合參觀前往參觀,也許等日後天氣涼爽的秋季再來拜訪「三鶯藝術村」。
金菠蘿$25+花生麻糬$25+抹茶紅豆$25+黑糖$20+起酥$30+紅豆麻糬$25
右下圖:「三鶯藝術村」的大型陶瓷意象地景~~橘紅的《坯》,整個坯體高達15公尺(取自網路照片)
延伸閱讀
【桃園】巧克力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