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8.9(四)中午12點半離開「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沿著巴陵道路下山,一路上經過「拉拉山遊客中心」,再轉進北橫公路(台7線),很快就看到「巴陵古道」入口處的巴陵大橋。
〈巴陵大橋〉橋身為桃紅色,代表復興區拉拉山名產〔水蜜桃原鄉〕之寓意
行經巴陵大橋,將車停在靠近〔巴陵二號隧道〕的〔巴陵假日廣場〕(右上圖)
◆巴陵古道:原為泰雅族人沿著稜線走出的一條部落通道,隨著時代變遷而逐漸荒廢。近年來桃園市政府將巴陵大橋到拉拉山遊客中心的這段古道重新整建為生態步道,規劃打造出「巴陵古道生態園區」。園區內規劃蝴蝶館、甲蟲館、闊葉林館、地質館四座館舍,展館內展示多樣的標本類型與生態解說。巴陵古道全長1.28公里,保留原始古道遺跡,依地形設置步道(幽靜步道)、木棧道、探索繩橋、觀景台...等設施,除此之外還有假日廣場、一&二號隧道及巴陵新舊橋的景觀,可說是一條平坦易行的生態景觀步道。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華陵裡7鄰29號/電話:(03)391-2761
◎桃園觀光導覽網/巴陵古道生態園區: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605
我們的行進路線圖:巴陵假日廣場⟷巴陵二號隧道⟷巴陵舊橋⟷巴陵一號隧道
〔巴陵二號隧道〕內的泰雅風情造景,展示原住民畫作及當地特色農產品(下排圖:甜柿、水蜜桃模型)
側邊擺放著農產品模型:香菇(左上圖)、竹筍(左下圖)及高麗菜(右下圖)…等(右上圖:竹管風鈴)
◆巴陵舊橋:鮮紅色的巴陵吊橋竣工於1966年,巴陵橋橋長160公尺,橋身為長跨徑吊橋,連結兩端的巴陵一號及二號隧道,在巴陵大橋落成之前,曾是台7線上的交通要道。《巴陵橋歷史悠久,其前身為「巴壟鐵線橋」,創建於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年),1961年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公路吊橋。》
踏出〔巴陵二號隧道〕(長度79公尺),即來到〔巴陵舊橋〕(玉峰溪和三光溪在此合流匯聚為大漢溪)
◆巴陵大橋:位於北橫公路台7線47公里處(桃園市復興區巴陵),橫跨大漢溪上游。巴陵大橋為中路式繫索鋼拱橋,全長220公尺,主跨距長185公尺,拱高約37公尺,為大漢溪流域跨距最長的橋梁,是北橫公路三大名橋之首,已成為巴陵地區新地標。
〔巴陵大橋〕桃紅色的巨大弧形在一片翠綠河谷中格外顯眼(2015年7月30日通車)
近在咫尺的新、舊巴陵橋是北橫公路的觀光勝地,橋上可欣賞大漢溪山谷的壯麗風光
現今的〔巴陵舊橋〕僅供遊客行走(原為單線通車),成為一座觀光橋梁(應老公要求來個跳拍!)
通過〔巴陵舊橋〕,隨即來到〔巴陵一號隧道〕入口處(回程時再拍攝隧道的內部景象)
一號隧道旁側拍矗立在河岸中鮮紅色美麗的〔巴陵舊橋〕
◆巴壟紀念柱:位於「巴陵一號隧道」出口旁,為日治時期(1914年)總督府土木局所興建的「巴壟鐵線橋」完工紀念柱,現名為「巴壟鐵線橋紀念柱」。紀念柱高約10公尺,由混凝土拉毛裝修,正面題有「バロン橋」(巴壟鐵線橋),現由桃園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一號隧道出口處的〔巴壟鐵線橋紀念柱〕(左圖)、造型優美的桃紅色〔巴陵大橋〕(右排圖)
回程時再度經過〔巴陵一號隧道〕(長度68公尺),內部展示高架竹屋、壁畫創作、當地原生物種...
〔巴陵舊橋〕旁有條山路小徑,走到底發現有座觀景台(右側觀新橋,左側賞舊橋)
〔巴陵舊橋〕紅色的橋身在群山綠樹的襯托下,顯得格外亮麗醒目
回程踏出〔巴陵二號隧道〕(上排圖),穿越〔巴陵假日廣場〕,準備前往〔飛鼠廊道〕
假日廣場左側有幅2014泰雅藝術季布幔(當地原住民藝術家米路.哈勇創作--虹彩織手藝術畫)
考慮時間有限及路途遙遠,我們並未前往〈巴陵古道生態園區〉(從巴陵大橋端要一路往上爬至遊客中心)
從巴陵古道登山口的高架生態步道(左上圖)上行,前往〔飛鼠廊道〕的觀景台(右下圖)
站在〔飛鼠廊道〕(橫越馬路的木棧道天橋)的觀景台上,眺望襯著碧綠山谷的〔巴陵大橋〕景觀
下午1:40我們離開「巴陵假日廣場」,結束拉拉山、巴陵的旅遊行程,一路沿著北橫公路(台7線)往北返回順路覓食。
一條〔巴陵古道〕串連新舊巴陵橋,也串起了這片青山綠水的美麗景致
延伸閱讀
【桃園復興】北橫公路觀景台+復興橋+拉拉山遊客中心
【桃園復興】拉拉山自然保護區
【桃園復興】貓頭鷹咖啡館+新溪口吊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