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8.25上午11:30離開「城堡二館」開車下山,前往第二站景點~~蘭陽博物館。
宜蘭二日遊行程之一:8/25金車頭城造林休閒農場→蘭陽博物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水岸森林會館
〈烏石港〉港邊的裝置藝術《石港詩帆》(取自網路圖片)
▼烏石港:位於頭城市區以北1公里處,因港灣內有"黑色礁石"而得名。1810年烏石港正式開港,成為蘭陽重要通商口岸,「石港春帆」用以形容當時港口的榮景。後因港道淤塞而沈寂沒落,直至1991年重建為大型遠洋漁港與海上旅遊據點,才又恢復生機。舊有的烏石港遺址,已規劃成為保育濕地,毗鄰大片土地蓋設的蘭陽博物館、烏石港遺址及烏石港遊客服務中心…等,如今的烏石港已成為宜蘭重要的觀光景點。
蘭陽博物館旁的〔烏石港遺址〕立碑
從停車場往「蘭陽博物館」方向前行,會經過「烏石港遺址公園」,步行不消幾分鐘,在博物館入口廣場前,赫見一條大白鯨。
躺在〈蘭陽博物館〉前方的白鯨魚雕塑(附近的海域是重要的賞鯨豚區)
《宜蘭二日遊之一》第二站: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座落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區,1989年興建,1992年12月正式命名為「蘭陽博物館」,2010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蘭陽博物館的設計以單面山為幾何造型規劃設計,整體建築屋頂與地面夾角為20度,尖端牆面與地面則為70度,呈現與地景融合的景象。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電話:(03)977-9700
◎官網:http://www.lym.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anyangmuseum
博物館前一大片濕地是烏石礁的遺址,也是重要的生態保育區
環繞〈蘭陽博物館〉的木棧道,提供民眾親近自然的空間
▼建築團隊融入蘭陽平原四季不同的田野色調,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使用多重質感的石材,將蘭陽博物館外牆以協奏曲中的春、夏、秋、冬等四篇樂章轉化成音符,並排列在主體建築的實體外牆上,用音樂來呈現蘭陽平原一年四季的田野景致。
以石材、玻璃…等材料建築,博物館景觀特色獨具全台
玻璃帷幕外牆在藍天的映襯下,顯現"直上雲霄"的美麗意境
中午12點進入「蘭陽博物館」,先在1樓大廳隨意走走看看(免費),然後購買門票(全票每人$100),搭乘電扶梯至四樓→三樓→二樓參觀。
〈蘭陽博物館〉1~4樓導覽圖
博物館入口大廳採挑高設計,大片玻璃帷幕引進自然光源
上排圖:蘭博建築密碼(石材與韋瓦第四季)、天馬行空(左下圖)
國際藝術風箏大師黃景楨作品展:風箏與建築的對話(展期:7/7~10/27)
上排圖:展出〔蜻蜓〕15件、下排圖:展出〔星空〕25件
※4F山之層:宜蘭的多雨氣候,孕育出豐富的森林資產與生態,使得宜蘭曾有一段林業經濟,豐富的山地湖泊。透過寫實的造景、模型、標本、文字、圖像的展示,讓遊客深入瞭解宜蘭山林生物的多樣性。
《阿藝倌真正水,噶瑪蘭厚雨水》的押韻俗諺
迷霧森林、繽紛蘭花和蝴蝶、傾聽檜木林的鳥語
※3F平原層:偏向人文風采,以歲時稻作為經,與水互動的生活為緯,孕育豐富的宜蘭農業文化。藉由頭城中元搶孤、二龍競渡、鎮水石敢當、拜壩…等風俗,展示蘭陽平原人們與環境互動的生活面貌。
運用水牆展示〔蘇澳冷泉、溫泉〕富含碳酸氫鹽和二氧化碳的泉水
商業活動興盛的宜蘭城(左上、右下圖)、活躍山林狩獵的泰雅人(右上、左下圖)
展區中〔頭城搶孤〕的八分之一縮小模型(真實孤棚高約11公尺寬約8公尺)
走累了可以在造型特殊的椅子上休息(透明坐墊下還有展示物哦!!)
鴨母船割稻(船尾收稻、船頭打穀)、活水源頭、龍骨水車、竹圍家園、水溝洗衣服、風鼓車
◎龜甲笠:又稱「竹簑衣」或「龜甲披篷」,造型像烏龜的背甲,是因應插秧或鋤草的彎腰姿態所設計,足以將人的整個身體罩住,既防曬又免雨淋。龜甲笠邊的四個稜角正好符合背脊及臀部的角度,邊緣向外下垂,可使雨水順勢流下,是一項具有智慧的聰明農具。
龜甲笠→ 早期農人除草或割稻時背在背上,用來遮陽禦雨的器具
稻作筆記→ 農耕配合季節有固定執行流程,皆有其傳統且代代相傳
※2F海之層:敘述宜蘭海洋環境的概況,一連串的動態影像,呈現宜蘭多樣海岸線及海的各種豐富樣貌,引領訪客探尋海洋宜蘭的生態奧秘與海岸生態。
圍欄外側懸掛〔飛魚風箏〕及運送甘蔗的〔駁仔船〕、俯瞰下方時光廊(右下圖)
檜木(船底)及烏心石(龍骨)鑄造的〔南風壹號〕(南方澳漁港莊金榮捐贈的漁船)
〔南風壹號〕一次限制乘載6人(右下圖:釣艚仔為1950年代南方澳漁民使用的一種捕魚方式)
◎宜蘭之光:以兩千餘根壓克力柱,以藝術的手法,參照千分之一比例的等高線圖,轉化組合成大型宜蘭立體地圖,透明柱體下,拼貼了數百幅蘭陽大地四季風光的精彩圖像,璀璨且充滿韻味。
漁船的心臟(燒玉式內燃燒)、水鳥天堂的蘭陽溪口、仰望〔駁仔船&飛魚風箏〕
俯瞰〔時光廊_宜蘭之光〕→ 一座以豐富圖像拼貼而成,結合燈效的裝置藝術
※1F時光廊:回顧與展望的「時光廊」,呈現宜蘭從古到今的人文風貌,兩側牆上呈現宜蘭的人文情懷,讓老照片與影像來紀錄並陳述宜蘭的歷史與故事,引領觀眾用另一種角度品味宜蘭。
牆上的年表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方式呈現蘭陽大事記
雖然是走馬看花,也花了將近45分鐘參觀各樓層的展示,步出蘭博,穿越入口處走道的「石港春帆」意像燈柱,前往「烏石港遊客中心」。
豎立著一整排造型如帆的燈柱,曾為蘭陽八景之一的《石港春帆》(左上圖)
〈蘭陽博物館〉伴隨湖中的倒影,加上藍天白雲,像是軍艦一般乘風破浪而行
下午一點返回停車處,離開「蘭陽博物館」,前往第三站景點~~羅東林業園區。
遊客中心外面的觀景台是最佳眺望點,整個烏石礁溼地跟博物館都映入眼簾
延伸閱讀
【宜蘭頭城】金車頭城造林休閒農場
【宜蘭羅東】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宜蘭冬山】水岸森林會館(上篇)
【宜蘭冬山】水岸森林會館(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