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3.jpg

106.9.12上午9:50離開「砲台山風景區」,一路沿著北部濱海公路(2)北上,大約25分鐘的車程,抵達目的地~~傳藝文化園區。
宜蘭親子遊行程之二:9/12猴洞坑瀑布砲台山傳藝文化園區松羅國家步道(颱風封閉)幸福轉運站、幾米廣場、宜蘭車站、丟丟噹森林廣場排隊購買柯氏蔥油餅奕順軒伴手禮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JPG
〈傳藝文化園區〉外圍有座小小土地公廟(右上圖)

宜蘭傳藝園區:位於宜蘭五結鄉季新村,緊臨台二線濱海公路與冬山河親水公園,佔地面積24公頃,主要任務為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的調查保存傳習及推廣工作。20169月由「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經營,園區經過整修改造後,於2017121日重新開幕。園區內的333遊園新體驗:三館(展示館、曲藝館、演藝廳)、三街(魯班街、文昌街、臨水街)、三建築(文昌祠、廣孝堂、黃舉人宅)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五濱路二段201/電話:(03)970-5815
◎宜蘭傳藝園區官網https://www.px-sunmake.org.tw/
◎宜蘭傳藝園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unmakecultures/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官網:http://www.ncfta.gov.tw/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cftancfta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JPG
左上圖:園區重新改裝後,新的入口處以竹編的"筊杯"(上頭還包著傳統的大花布)意象營造新氣象

其實二年前(104.8.26)曾經和老公來過傳藝園區,因為改由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經營,今年元月重新盛大開幕,這次特地帶2個兒子來這裡走走。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JPG
333遊園新體驗:三館三街三建築(2017/12/11~2019/12/31)

※魯班街:位於園區中央南側位置,以工藝祖師魯班為名的「魯班街」,為進入園區主要的街道。右側五棟建築群,如同手掌般矗立著,象徵工藝手作的溫度與感動。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4.JPG
〈魯班街〉手作體驗:工藝手作(藍染、手拉坏…)、民俗童玩(陀螺.戲偶彩繪…)、食藝生活(糕餅…)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5.JPG
EILONG宜龍茶器〉設計的優勢創意、美學、時尚,堅持的品味新東方文化、原創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6.JPG
〈青木工坊〉是現代東方風格的家飾與禮品品牌,以獨特的家飾與禮品設計屢獲殊榮

※巨尜(ㄍㄚˊ):青木工坊前廣場展示的巨尜《尜字意指兩頭尖且中間大的一種玩具,俗稱陀螺,高270公分、直徑200公分,是一件大型裝置藝術,也是一座歡樂遊具。材質為樹齡120年的白柳桉,以傳統榫卯工法結合現代膠合技術製作而成,再現台灣囝仔的共同回憶。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7.JPG
魯班街上由青木工坊匠師們精心製作的〈陀螺造型旋轉遊憩裝置〉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8.JPG
小弟也來坐一坐創意的裝置藝術石頭創作的螞蟻椅子蠻可愛滴!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9.JPG
〈卓也藍染〉是苗栗"卓也小屋"旗下的藍染工房,將藍染工藝藝術化也生活化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0.JPG
映入眼簾的是門口彷彿騰空懸掛的藍染大布(在此可體驗DIY藍染,另展售服飾、方巾、圍巾、提包等精品)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1.JPG
藍染是台灣早期的民間工藝,門口的藍色染缸是藍染的重要原料"藍草"浸泡而成的汁液
〈卓也藍染〉在藍與白的世界裡,運用不同的功法及技巧創造出每塊都是獨一無二的花色

※文昌街:位於園區中央偏南位置,為文昌祠廟埕向外延伸的街屋,斜坡曲道,呈現傳統街屋建築頭尾不見的特色,立面仿新竹湖口、三峽、鹿港、臺北大稻埕等各地街屋設計而成,女兒牆與山牆的樣式,帶出日治西洋建築風格,閩南傳統街屋則交置其中,再現傳統老街身影。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2.JPG
〈呂美麗精雕藝術館〉落實"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左上圖)、文昌街店門口噴霧灑水降溫(右下圖)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3.JPG
左上圖:林三益筆墨莊(2008年開創LSY林三益專業刷具品牌)、右下圖:紙天空(絢麗繽紛的油紙傘店)
〈茶山房〉天然手工浮水皂的獨家傳統古法製皂十式(
)

※大駐園《文昌傳奇-昌藝撼陣》:2017全新駐園表演以文昌祠文昌帝君作為故事主軸,將表演結合傳統人文與慶典文化,以傳統節慶迎神概念作為演出的主題,表演者以旗陣武術、蜈蚣鼓、創意宋江陣等,帶出迎神踩街的氛圍。隊伍集結至「劇展廣場」後,四大天王從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出現,象徵風、調、雨、順的神話氛圍。最後象徵文昌帝君的神輿緩緩出現,代表眾神賜福。(一天表演二場次:上午11點、下午2)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4.JPG
《昌藝·撼陣》從請陣的儀式舞蹈作為序幕,延伸傳統廟會藝陣踩街的活動形式(廟埕廣場劇展廣場)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5.JPG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6.JPG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7.JPG
表演者結合旗陣武術、蜈蚣鼓、創意宋江陣等,展現傳統藝陣踩街的情境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8.JPG
四大天王從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出現,象徵風、調、雨、順的神話氛圍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19.JPG
象徵〈文昌帝君〉的神輿(即神轎)緩緩出現,代表眾神賜福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0.JPG
文昌祠文昌帝君和土地公現身囉!(現代展演形式連結早期庶民生活的廟埕文化與民俗藝陣)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1.JPG
駐園年度表演打造專屬傳藝中心兼備傳統與創新的表演節目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2.JPG
《昌藝·撼陣》表演節目結束,開放民眾與表演者合影

※「傳奇話世紀、金光耀傳藝」:金光布袋戲史豔文47週年傳奇特展,在傳統藝術中心蔣渭水演藝廳盛大登場(常態設展107.3.18~107.12.31)。現場展出遠從雲林運來的珍貴百年布袋戲戲台、歷代史艷文戲偶、40尊金光布袋戲電視本尊木偶,引領民眾一窺布袋戲風潮與創新演變。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3.JPG
早年陪伴許多人長大的布袋戲,其中主角〈史豔文〉更是家喻戶曉的俠義人物

※布袋戲中貫穿時代屹立不搖的傳奇角色正是史豔文,第一代史炎雲(原名)只有30公分高,現在第五代史豔文戲偶已有100公分,服裝也融入不同文化元素,造型越趨繁複細緻,成為高度精緻的工藝,亦是獨特的戲偶美學。這次史豔文傳奇特展,透過戲偶變化,展現布袋戲表演型態與美學設計的演變。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4.JPG
布袋戲偶的美學:偶頭工序步驟(1選材→2劈型→3雕胚→4安裝機關→5上粉底→6打磨→7繪臉→8上金油)

※布袋戲在2006年被票選為台灣文化代表意象,重要性不言可喻。從黃海岱的五洲園、黃俊雄的真五洲掌中劇團、黃立綱的金光布袋戲,從早期的野台到戲院到螢光幕,每一時期都有代表性的造型版本,亦有其歷史意義。布袋戲能在多元娛樂的全球化時代中歷久彌新且持續發光發熱,最重要的就是傳承傳統藝術的同時與時俱進創新。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5.JPG
布袋戲劇情均以忠孝節義的教化與包容精神,兼具寓教於樂功能(左上圖:尚賢宮互動拍照區)

※臨牀講義:原為蔣渭水在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時的演講稿,經過潤飾之後,發表於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期。蔣渭水先生以756個字的臨牀講義為當時的台灣開立處方,全篇以"譬喻為敘述的方式,分析深入切中要害,將原本嚴肅的政治文化評論,轉為饒富趣味的民族診斷書,顯現出蔣渭水其深厚醫人醫國的人文情懷。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6.JPG
Miss GAME密室逃脫遊戲體驗:〈即刻逃獄〉穿越時空X監獄場景(左上圖:台北監獄)

2017魚耀隧道:由宜蘭在地藝術家呂秉承操刀,主結構以1500個祈福燈籠,組成全台最長,約65公尺的裝置藝術品,走過隧道象徵凡事游刃有餘。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7.JPG
〈迷霧森林廣場〉每30分鐘有"水霧噴煙"表演(上午10:30起,一場施放5分鐘)
1500盞祈福紅燈籠串起的〈魚耀隧道〉,地景燈籠魚造型獨特炫目(下排圖取自網路圖片)

※希望之樹:由罕病孩童手繪150顆玻璃燈籠,點綴在8公尺高枝條上,希望透過公益工藝,將藝術種子延續與相傳。
2018魚耀隧道:以魚形光雕手法,營造一座長46公尺的魚耀隧道,大魚體內有36尾小魚,夜間點亮放光還有風鈴聲,成為蘭陽平原夜空中最閃耀動人的魚地標。
魚耀隧道%26;希望之樹.jpg
上排圖:2017年的〈魚耀隧道&希望之樹〉、下圖:2018年的光雕〈魚耀隧道(取自網路圖片)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8.JPG
全台最大的第七座旗艦日本〈藥妝博物館〉,重現日本明治時期的藥妝文化
重現30年代的時空背景,販售日本藥妝、美妝產品,並設立〈傳藝診療所〉

接近中午時分,逛回文昌街,到手路菜食坊」看看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繞了一圈沒有找到,最後決定到文昌祠對面的「米食文化館--呷七碗」吃台灣的傳統美食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29.JPG
天熱又接近中午用餐時間,難得拍到〈文昌街〉淨空的畫面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0.JPG
〈手路菜食坊〉一樓廣場擺放小火車頭(上排圖)、文昌祠(左下圖)、表演酬神的戲台(右下圖)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1.JPG
米食文化館〈呷七碗〉服務項目:米食產地導覽、米食製程體驗、精緻台灣小吃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2.JPG
中餐:肉燥米粉、經典肉粽、招牌油飯、鳳梨果酵醋、四神燉盅、黑糖綜合米苔目(二樓用餐區人少)

我們在「呷七碗」吃完傳統小吃,再到「伍師傅車輪餅」買些脆皮車輪餅及冰淇淋車輪餅。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3.JPG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4.JPG
〈伍師傅車輪餅〉脆皮車輪餅的口味有10種之多,冰淇淋車輪餅則有4種口味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5.JPG
強調天然食材、皮薄餡多、低糖低熱量的〈伍師傅車輪餅〉(等不及了先吃香草冰淇淋解渴!)

※臨水街:位於園區中央西南側位置,緊鄰月河畔,順著坡道的街屋,高低交錯中呈現河岸建築的景致。波光瀲灩、拱橋流水、水榭樓臺,帶點江南河岸風光的氛圍。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6.JPG
臨水街緊鄰〈月河〉,渡船碼頭可以乘船遊河(希望下次來有時間坐船欣賞冬山河美景)

我們在傳藝文化園區整整待了2個半鐘頭,下午一點返回停車場,驅車離開準備前往松羅國家步道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7.JPG
哥倆好難得在出口處的〈目仔窯大煙囪〉合影留念

106.9.12傳藝文化園區38.JPG
奶油珍珠車輪餅沒想像中好吃、返回車上享用紫梅優格(上圖:入口處回眸一撇)

延伸閱讀
【宜蘭礁溪】華閣溫泉飯店+中山路美食街+飯店泡湯
【宜蘭壯圍】猴洞坑瀑布+【宜蘭蘇澳】砲台山風景區
【宜蘭市區】幾米美麗新世界+【宜蘭礁溪】美食小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ly 的頭像
    ally

    ally快樂House╰✿╮

    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